目錄
什麼是牙齦萎縮?戴牙套會導致牙齦萎縮嗎?
牙齦是包覆在牙齒根部的保護組織,就像一道天然的防護牆,幫助牙齒穩定、抵禦外在刺激。當這層組織退縮、變薄,就會形成「牙齦萎縮」。
初期的徵兆包括:牙齒變長、牙根外露、牙縫變大、刷牙時流血,甚至對冷水或酸甜食物變得敏感。如果還有出現紅腫、發炎或出現膿包,也可能與牙周病有關。
至於戴牙套會不會造成牙齦萎縮?答案是:可能,但並不是一定會發生。配戴期間若清潔不確實、牙齒移動幅度較大,或本身牙齦條件較薄,都可能讓牙齦變得敏感甚至出現退縮。
這也是為什麼在矯正過程中,特別需要留意牙齦的變化與清潔習慣,接著讓我們來深入了解戴牙套牙齦萎縮的常見原因吧。
戴牙套牙齦萎縮的4大常見原因
戴牙套牙齦萎縮原因1.牙周病
如果在戴牙套期間口腔清潔不佳,缺乏良好的潔牙習慣,牙菌斑就很容易逐漸累積,最後形成牙結石,引發牙齦炎與牙周病。牙周病會導致牙齒周圍的骨頭(齒槽骨)流失或破壞,失去支撐後的牙齦便會隨之萎縮。
戴牙套牙齦萎縮原因2.治療前已牙齦萎縮
如果在戴牙套前已有局部牙齦萎縮狀況,通常在過程中可能會進一步惡化。局部牙齦萎縮常見於牙齒排列不整的部位,因為清潔困難容易導致局部牙菌斑堆積。
此外,牙齒外側的齒槽骨和牙齦通常較薄,因此該區域的牙齦更容易發生萎縮,進而導致戴牙套牙齦萎縮或戴牙套牙齦腫脹。
戴牙套牙齦萎縮原因3.先天牙齦厚度較薄
天生牙齦條件較差的人,在戴牙套時,確實需要更加注意牙齦萎縮的風險。這是因為,牙齦厚度不足或牙齒周圍的角化齦組織較弱的人,牙齦抵抗外力的能力較差,更容易受到刺激而萎縮。
雖然經驗豐富的牙醫師會盡量避免大幅度移動牙齒,並事先仔細評估牙齒的移動方向與角度,但由於每個人的口腔狀況不同,例如牙弓大小、牙齒尺寸、咬合模式等,即使醫師再怎麼小心謹慎,還是有可能會發生牙齦萎縮或腫脹的情況。
因此,如果你天生牙齦較薄,在考慮戴牙套時,務必與醫師詳細溝通,了解你的牙齦狀況。
戴牙套牙齦萎縮原因4.療程較為複雜重大
有些情況下,例如:需要將牙齒大幅度移動、調整牙齒角度,或是需要配合正顎手術,這些比較複雜的戴牙套過程,可能會增加牙根周圍骨質流失的風險,進而導致牙齦萎縮或腫脹。
因此對於這類難度較高的狀況,醫師通常會進行更全面的評估,並仔細規劃方案與可能狀況,才能將風險降到最低。
戴牙套牙齦萎縮怎麼治療?依程度選擇對策
如果戴牙套牙齦萎縮是由牙周病引起,且牙齒周圍的齒槽骨已經嚴重受損,這類的牙齦萎縮較難恢復。因此,及早治療牙周病非常重要,應儘量控制和減緩病情發展,以防止牙齦萎縮迅速惡化。一般來說,對於牙齦萎縮的治療方法會分為「非手術治療」與「手術治療」這兩類。
非手術性治療牙齦萎縮:針對輕度牙齦萎縮
牙周專科醫師會評估客戶的牙齦萎縮情況。如果只是輕度的細菌感染,且牙齒間的骨頭未受到破壞,則有機會透過牙根覆蓋術等手術方式進行治療,將萎縮的牙齦恢復到一定的程度。治療過程大致可分為「診間處置」與「居家衛材」這兩部分:
戴牙套牙齦萎縮的初步處理-診間處置
在非手術治療戴方面,會根據牙齦萎縮的原因提供不同的治療建議。對於排列不整的牙齒,醫師會評估並調整牙齒及牙根的位置,使其更整齊並易於清潔。常見的處理方法包括使用氟漆或牙科黏著劑進行局部處理,以阻隔對牙本質(dentin)的刺激。
戴牙套牙齦萎縮的初步處理-居家衛材
市售的抗敏牙膏也可作為輔助戴牙套牙齦萎縮方面的治療,這類牙膏通常有兩種作用方式:一是降低牙齒神經的敏感性,二是封閉牙本質小管,阻隔外來刺激。臨床經驗顯示,這些產品需持續使用至少一個月,長期使用才能見效。
手術治療牙齦萎縮:針對中重度或高風險族群
對於牙齦天生偏薄、原本就有局部萎縮,或療程較複雜、需配合正顎手術的患者,醫師可能會建議在矯正前進行「軟組織增厚手術」作為預防性介入。這樣能提早強化牙齦結構,避免未來萎縮惡化。
如果是在戴牙套期間或療程後,才發現牙齦嚴重萎縮,那就可能需要進行補救性的手術處理,例如牙根覆蓋或補強角化組織。這類手術較為複雜,需由專業牙周醫師評估操作,並配合後續修復期的照護。
戴牙套前後如何預防牙齦萎縮?5個實用建議
牙齦大致上可分為兩類:厚型牙齦(thick biotype)、薄型牙齦(thin biotype)。我們亞洲人普遍牙齦較薄且牙根較短。這樣的生理特徵使得牙齦在受到輕微損傷後,容易迅速萎縮。
因此,戴牙套時應該特別避開引發牙齦萎縮的不良習慣,以下提供5個實用建議:
1.正確的刷牙習慣
只要保持牙齒和牙齦周圍的清潔,治療後的牙齦萎縮通常不會影響牙齒的健康。但前提是,你的清潔方式要夠溫和、正確。
選擇牙刷時,建議使用軟毛牙刷或電動牙刷,避免過硬刷毛長期摩擦牙齦,造成刺激或退縮。
刷牙方式上,可使用牙周醫師常推薦的「貝氏刷牙法」:將牙刷與牙齒呈 45 度角,刷毛輕壓在牙齒與牙齦交界處,進行小範圍、短距離的移動,幫助清除牙齦邊緣與牙齒間的牙菌斑,同時減少對牙齦的傷害。
除了刷牙,也可以搭配沖牙機或牙線加強深層清潔,進一步降低牙菌斑堆積與牙周發炎的風險,維持整體口腔健康。
2.正確的清潔牙套
在治療過程中,應避免牙套周圍堆積牙菌斑,從而導致牙齦反覆發炎或齒槽骨吸收。正確的清潔方法是:先用溫水或冷水沖洗牙套上的食物殘渣,再準備一杯溫水或冷水,放入一顆牙套清潔錠,將牙套浸泡於溶液中3至5分鐘。最後取出牙套,輕輕沖洗乾淨即可。
<延伸閱讀:隱形牙套清潔該怎麼做?快來了解正確的牙套清潔方法!>
3.定期回診及洗牙
定期回診洗牙才能監測牙周健康及牙齦邊緣變化,建議至少每六個月至一年進行一次洗牙,由專業牙醫清除牙結石和牙菌斑,預防牙齦炎及牙周病。定期洗牙能保持牙齦健康,並降低戴牙套牙齦萎縮及戴牙套牙齦腫脹的風險。
4.選擇含氟的居家衛材
若無法即時刷牙,可以選擇含氟漱口水,有效控制口腔細菌生長,減少牙齦發炎風險,做到更全面的口腔清潔。居家衛材方面,可以考慮使用客製化氟托與氟膠,可以幫助牙齒再礦化,舒緩戴牙套牙齦腫脹與敏感,並預防蛀牙。
牙齒再礦化是什麼? 「牙齒再礦化」簡單來說就是牙齒的自我修復能力。我們的牙齒最外層的保護層—琺瑯質,會因為細菌產生的酸而流失礦物質,這個過程叫做「脫礦」。而再礦化可以逆轉這個過程,幫助牙齒補充礦物質,讓琺瑯質更堅固,抵抗酸蝕和蛀牙。 |
5.良好的生活習慣
牙齦萎縮經常出現在40歲以上的人,主要由年齡增長和身體機能衰退引起,但10至20多歲的年輕人也可能因不良生活習慣或疾病提早發生。例如抽菸就是牙齦萎縮的主因之一,與局部或全口牙齦萎縮、牙周病的嚴重程度有顯著關聯。此外,最好減少高糖飲料和零食的攝取,有助於抑制口腔細菌,健康的飲食習慣能有效減少牙周發炎,進而降低戴牙套牙齦萎縮的風險。
黑三角怎麼辦?牙齦萎縮還可以長回來嗎?
牙齦萎縮除了會讓牙根外露、牙齒變得敏感,最讓人在意的,往往是「黑三角」的出現。這是指牙齒與牙齒之間,原本應由牙齦填滿的空隙,因萎縮而出現黑色陰影區塊,不只影響美觀,也容易卡食物、讓清潔變得更加困難。
那麼牙齦萎縮的部分能不能再長回來?這要視程度而定。如果只是初期的輕微退縮,有些人透過控制牙周病、改善清潔方式與生活習慣,能讓牙齦狀況穩定,不再惡化。
然而,一旦牙齦組織與支撐骨頭已明顯流失,就比較難靠自然修復。簡單來說,牙齦萎縮是不可逆的。
而針對「黑三角」常見的處理方式包括:牙齦移植、玻尿酸填補或樹脂貼片等等。若你在戴牙套後出現明顯黑三角,建議與牙醫師討論是否有進一步的改善可能,並評估是否合併牙周治療或美學修復介入。
戴牙套牙齦萎縮常見問題整理
Q1. 戴牙套發現牙齦腫脹怎麼辦?哪些狀況可能是牙齦萎縮?
若發現牙齦紅腫、出血、疼痛、牙齒敏感或鬆動,應立即尋求牙醫師診斷與治療,避免病情更惡化。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牙齦萎縮情況進行評估。初步處理戴牙套牙齦萎縮時,通常會進行局部處置,如使用氟漆或牙科黏著劑來隔絕對牙本質的刺激。居家護理則可選擇抗敏牙膏或客製化氟托與氟膠。
Q2. 戴牙套引起的牙齦萎縮,有機會改善嗎?
透過即時的牙周病治療,能有效控制牙周病的進展並減緩牙齦萎縮。即便已發生牙齦萎縮,透過牙齦移植手術等方法也能改善,甚至預防進一步萎縮。
若只是輕度的細菌感染且牙齒間的骨頭未受損,則有可能透過牙根覆蓋術等手術使萎縮的牙齦恢復至原來高度。每個患者的牙齦萎縮程度皆不同,實際的治療應由牙周專科醫生根據個別情況進行專業評估與判斷。
Q3. 戴牙套導致牙齦萎縮,樹脂填補能解決嗎?
在牙齦萎縮的治療中,許多人會在一般門診選擇使用樹脂填補牙根齒頸部的凹陷,雖然能減少敏感並恢復牙齒外觀,但對改善牙齦萎縮或提升美觀並無顯著效果。由牙周專科醫師進行評估的優勢在於,專業醫師能準確判斷牙齦萎縮的原因、程度與進展速度,及早識別高風險區域,並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積極治療,防止戴牙套牙齦萎縮又持續惡化。
結論
雖然戴牙套導致的牙齦萎縮及牙齦腫脹,在某些情況下可以通過早期介入治療來緩解或改善,但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,治療方案應由牙周專科醫師根據個別需求進行評估。
從牙齦的保健、治療方式到術後的注意事項,都應該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,確保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。本篇內容僅供參考,非醫療建議,如有任何疑問,請諮詢專業牙醫師。想了解更多戴牙套的注意事項和護理技巧嗎?歡迎參閱Zenyum部落格,了解更多專業的口腔護理文章,讓你的戴牙套過程更順利。